服务热线:0716-8569358
欢迎您访问湖北AG贵宾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技术交流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交流 >

河蟹“二壳”之前的成活率是关键
发布时间:2016-03-19 浏览次数:
    对江苏兴化地区河蟹养殖情况进行抽样调查,得出市场数据和大致情况如下:河蟹养殖成活率7成以上的只占20%,4-7成的占60%,低于4成的占20%;产量超过200斤/亩的不足20%,产量为120-200斤/亩的占60%,产量低于120斤/亩的占20%左右;公母平均规格3.0两以上的不足20%,公母平均规格2.2-3.0两的占50%,公母平均规格低于2.2两的占30%;2015年江苏兴化地区真正赚钱的河蟹养殖户只有30%,另有30%亏本,剩余的保本。
 
 
  蟹苗中毒大量死亡
 
  随着河蟹养殖年限的增加,河蟹养殖模式越来越完善,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,水质底质改良剂等药品的使用也越来越科学,但同一地区河蟹上市时最终的成活率、产量、规格、利润为什么相差这么大?
  
  “二壳”之前河蟹的死亡往往是钻泥“偷死”,很难发现,随着温度升高和河蟹长大,“二壳”之后的死亡大多“上浮”被发现,所以“二壳”之前的成活率是整年成活率的关键,也会影响河蟹最终的规格、产量、利润。那么影响河蟹前期的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?
  
  一、蟹苗的质量
  
  目前还没有选育出具有明显优势的亲蟹种系,河蟹种质退化严重;家庭作坊式小规模的河蟹育苗方式导致河蟹苗种质量极不稳定。因此出现很多河蟹养殖户要“靠苗吃饭”的现象,常常拿同一批好苗的养殖户养殖结果都不错,而拿到同一批差苗的养殖结果都不理想。
  
  二、毒素的影响
  
  兴化地区有菊酯类、有机磷类等农药泡塘的习惯,此类农药残留时间长、毒性大,并且泡塘时这些药水一部分渗透到底泥中,大部分又排到水源里,造成整个养殖区域的蟹塘、水源毒素残留都很大,河蟹放苗后会出现 “上岸”、“爬边”、“钻泥偷死”等现象,严重影响前期成活率。
  
  三、营养
  
  蟹苗在整个冬天摄食很少,体内营养已经大量消耗而未能得到补充,放苗时的蟹苗大多营养不良,且免疫力下降,影响蟹苗成活率,特别是河蟹前两次蜕壳时若不能补充充足的营养和能量,则会导致死亡率上升。
  
  四、稳定的环境
  
  “稳定决定存活”,大多蟹塘放苗都在2、3月的早春,此时天气变化大、早晚温差大,水草大多还没有开始生长,水质极不稳定,易引起蟹苗应激大、吃料差。
 
  为保证稳定的沟中水环境可适当增加沟宽、沟深(沟深80-120cm)
  
  五、建议
  
  1、选苗
  
  先观察蟹苗的外表,选择活力强、无磨爪、溃疡等外伤、体表干净、蟹爪长、肝胰腺明显、肠道食线明显的蟹苗。另外注意选择口碑好、育苗水平高的育苗池塘的苗种。
  
  2、解毒
 
  放苗前至少使用两次“碧水安”(多元有机酸)解毒,减少蟹塘毒素残留,下雨会把田面上的毒素冲到沟中,升温也会加快底泥中毒素的释放,所以雨后、升温也要注意解毒。
 
  3、补充营养
  
  放苗时应适当使用免疫多糖或者免疫寡糖等免疫调节剂“泡苗”,给蟹苗补充能量、提高免疫力。放苗后及时投喂高蛋白的饲料或冰鲜鱼,让蟹苗尽快恢复体质。
  
  4、保证稳定的水环境
  
  适当增加沟宽、沟深(沟深80-120cm),减少气温变化大导致水体温差大,造成蟹苗应激大;早种草、勤肥水,保持沟中最大水位,降低水体透明度给蟹苗提供躲避的空间,增加生物多样性稳水并给蟹苗提供天然饵料。
网站地图